金庸茶馆是一个非营利网站,文章均来源于投稿及网络搜集,服务于广大金庸小说迷。旨在做一个有温度的茶馆。

金庸小说中值得重视的早期「武学研讨会」现象

文/月隐寒霜

   我曾提出金庸小说中存在的令人着迷的「武学研讨会」现象。什么是「武学研讨会」呢?这与现在学术界举办的讲座或分析研讨形式的有关专业学术一样类似的会谈相通,即是金庸小说范围内,江湖上关于武学修炼及学术理论交流的会议和活动。「武学研讨会」一是包含各种门派相参与的武林大会。二是包含顶级高手非必要以门派区分有关武学交流的小型会议。三是数个门派间举行的武学交流或比较武功的活动。

  金庸小说中的「武学研讨会」现象我通常认为是有关门派存续、武学传承、江湖地位评审、创作新兴武学等为目的或目标形成的具体活动,但有关具体的活动或会议可能会因为其中不同的内部线索从而改变其先期的性质。在南朝梁时代的达摩与中原武林各门派的交流中,达摩以特有的方式从印度带来古老的武学方式,同中原武林展开了激烈的碰撞。在这个时期,中国南北朝的武学必然存在以逍遥派为主,或以从前各种军事化行动形成的武学门派武学和民间自发形成的武学门派为主要活动对象。达摩举办的「武学研讨会」现象,极大地变革了当时江湖武林的武学方法体系。依照金庸小说连载版的江湖体系,我推定达摩在这个时期创作了包括《易筋经》、《洗髓经》、《九阴真经》、《九阳真经》等,具有江湖武学聚合化性质的武学理论性笔记。金庸小说连载版,开创了这个金庸江湖大的宏观结构,日后的修订版以及新修版,从未在大的格局上改变连载版的精深内核。

  说起印度武学宗师达摩,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回想到达摩东渡长江,根据江湖传说,在当年达摩修炼的武学中必然包括某些非常高妙的轻身提纵之术,达摩因为要与长江之外的武林英雄相聚,首先要展露一手冠绝江湖的绝技,达摩的轻身提纵之术,就是他拥有的诸多神奇武学之一。传说他只是在长江边上折了一枝小小的芦苇,通过自身的内功催动芦苇,使得自己缓缓向前。有关这样传说的记载,曾许多后来的武学宗门向往。南宋年间的湖南衡山附近,上官剑南号称铁杖轻功水上飘,他的武学也令人称道,有关他的轻功,是随他的弟子下一任帮主裘千仞来比较的,裘千仞亦是号称水上漂,据闻可以踩踏在水面上飞奔,这自然比达摩要相差许多,但意义比较近似。在明代,长乐帮帮主石破天学习了侠客岛上有关逍遥派的武学理论遗存,武学修为突飞猛进。在小说末尾的时候,他竟然能跨海飞腾,飞跃过了一片海洋,这在通常人的思维中感觉非常不可思议,但如果一些深入化阅读的读者会立即明白,这是石破天从逍遥派武学中领悟到了非人的神化武学,已近乎是腾云之术法,然而,这样的说法,可能多数人不相信。他们不相信金庸小说,包含比较深刻的仙法流派,这样的事情,在以后其他篇章中,我还要述及。达摩从「一苇渡江」的武学中显示出了武学的高级境界,那就是可以轻身如鸿毛,气息若是无物。当然,达摩的武学并不能代表当世最高级的武学。譬如早已成立千年的逍遥派武学体系和其他诸多中国主流朝代疆域内,或四域其他并存国家的疆域中的各处的武学,或称为是符合中国文化范围内的武学理论圈的武学。这些区域亦形成了后世所承认的江湖中的一些武学流派或江湖宗门。

  达摩来到中原,一是宣传印度佛法,另一面就是交流他在印度所领悟的古印度武学精要,比如来自《吠陀经》,或来自更早时代印度武学高手的武学理论。至少可以知道,以当时达摩武功来交流,并未引起中原武林或当时四域江湖上的各门高手的大的纷争,相反很多迹象表明,这次「武学研讨会」无论从形成的规模以及氛围,或结果来看,都令人羡慕和赞叹。从某种迹象上看,当时武林中比较有声誉的逍遥派(或此时该大派并未自称逍遥派),应当是最先接触东渡而来的达摩,而且也应该是逍遥派中的门人,他们最早以本门突出的学术理论,让达摩有相处之心,交流之意。逍遥派的重要门人们与达摩共同进行了短期的交流,达摩在这个短期的「武学研讨会」上,提出了自己武学上的观点,并在武学理论上,与逍遥派的门人弟子进行过深入的辩论。这场辩论的结果,并无人能知晓,但可以想见,有关逍遥派武学的学术理论与许多基本涵义,让达摩充分学习,并在日后对《九阴真经》的创作过程中,起到主要的作用。

  达摩在与逍遥派这场短期「武学研讨会」交流中,不仅从武学理论上学习并参考了逍遥派的武学理论,并根据这些理论提出了自己对逍遥派武学的看法,提出了相对中肯的意见,这样的意见也对逍遥派武学有深刻的影响,同时逍遥派把这些理论建议也记录在册。达摩对古来的印度武学进行了新的改编创作,在逍遥派门人的建议和参考之下,达摩创作了几种武学,这几种武学也记录在册,形成简要的初抄本,由一些佛学弟子背诵默记,这其中的武学对后来《天龙八部》提及五台山周围形成的武学系统有重要的作用。逍遥派门人、达摩门人在「武学研讨会」上,必然也有所领悟与创造,而达摩武学系统随着这种融洽的交流形式和良好的气氛中逐渐达到一个学术的境界。应当明白,在南北朝时期在达摩未进入中原的时候,中原以及诸国都存在过佛家武学。只是之前的佛家武学,未必如达摩领悟的高超武学那样令当时江湖瞩目。到了达摩来到中原的时候,当时一般佛学弟子的武学修养可能并不能及别的武学门派的蓬勃发展。而逍遥派虽然十分热衷博采众长,但实际上逍遥派并不热衷于深入到江湖纷争中去,所以逍遥派一直是以隐逸为宗旨的修行性门派。虽然江湖上有比较高的威望,而其实他们并不喜欢在人前显露自己的深浅。达摩来到中原之后,热衷收集武学理论的逍遥派立即活动起来,邀请达摩参与了对武学理论的探讨。在逍遥派某一宗师的联谊之下,通过两方众多武学高手的创作实践,让这两股不一样的武学方法,在「武学研讨会」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促成达摩对中原武学深入性的思考。这对他创作《九阴真经》必然有很大的益处。而我们看南宋后期残钞本《九阴真经》,依然能发现其中有关逍遥派武学的影子,包括早期一些其他门派武学的记录。这至少有部分是来自达摩与逍遥派、各地门派武学宗师的交流心得。特别是达摩撰写《九阴真经》对武学总纲的阐述,显然来自他对逍遥派一些古老武学的整理以及改编,或者这部《九阴真经》乃是同一位精擅佛家武学的逍遥派宗师合作撰写。因为这部武学总纲,主体部分源自《道德经》,当然这是逍遥派必须修炼的武学之一。

  而新修版以及修订版《九阴真经》被另写作主持《道藏》编辑工作的黄裳,这实际也有一定的理由,黄裳并不是《九阴真经》的编写者,有关记述《九阴真经》来源,皆来自某种誊抄本《九阴真经》,这其实是一种特殊的事件。第一,誊抄本的出现源自争夺《九阴真经》的武林纷争,而事件发生之前,武林中并无有《九阴真经》之事,也就是说《九阴真经》关于黄裳自述,皆属于誊抄本作者伪托,或这是黄裳伪托。因为江湖上并未传播出黄裳与其他江湖人纠葛之事,亦未能在大江湖上产生此类传闻,这在逻辑上直接可以判定有关修订版、新修版黄裳事迹是伪造。是传播此誊抄本的人以特殊目的来使得武林兴起纷争,或坐渔翁之利。另外,如果是黄裳亲笔,则会出现关于流传的尴尬逻辑,此书传于多人之手,为何没有散失页面以及出现抄写方面的问题?散失页面上的问题最值得怀疑,此钞本在《射雕英雄传》中出现在王重阳之手,据言是王重阳从别人手中夺来,这样的根据是有逻辑上的可疑。如果王重阳获得过《九阴真经》,那么是不是王重阳获得的是原抄本《九阴真经》,而后重新誊抄《九阴真经》?想必热衷武学的高手,首先为避免秘籍失散丢失,都要抄录多份保存,避免因为失误而散失。所以,逻辑上王重阳必然是先获得别人的钞本《九阴真经》,无论别人的钞本是不是原抄,但王重阳得到之后是抄录过,而且是仔细誊抄。有关黄裳的生平,可能是来自原抄的杜撰或本出王重阳之手。而修订版、新修版关于黄裳事迹,来自周伯通的回忆,来源是来自王重阳的叙述。这部书也影响王重阳举办新一次「武学研讨会」,即第一次「华山论剑」。

  达摩在与逍遥派、其他门派武学宗师作交流之后,一路上研究修炼,来到嵩山,创立了少林派。在这之前,他学习古代僧人传播学术的方法,把多种草创武学理论刻在了沿途大山的石壁上,用绢卷抄录了多种粗创的武学功法,这部分武功是创立少林派武学的最初的几种武学。初创少林寺,有逍遥派来帮助创建,是以早期少林派武学亦有逍遥派武学的踪迹。在创派中间,逍遥派门人与达摩共同参阅两派之长,创作了包括《九阴真经》《九阳真经》《易筋经》《洗髓经》等主要少林派武学心法。随着历史活动以及其他原因,其中数种武学失散在江湖之中。有关《九阴真经》版本历史,我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总之,《九阴真经》的失散是随着江湖斗争的频繁和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在南宋后期,江湖出现的版本已经是南北朝时期原本的一部分,并不是完整的全本,有人直接从残本上辑出一个新本,是南宋后来出现的钞本,到王重阳手中,王重阳秘藏此抄复又誊抄,是为王抄誊抄本《九阴真经》,到冯蘅手中,是冯默抄本《九阴真经》下卷,王抄誊抄本《九阴真经》下卷毁于周伯通之手。冯默本《九阴真经》下册后为陈玄风所盗,刻于陈玄风胸口,书焚毁。

  自达摩创立少林派武学系统之后,逍遥派与少林派结成深刻的友谊,少林派亦曾秘藏逍遥派赠与的逍遥派秘籍作为少林派门人参悟之用。而逍遥派亦因帮助达摩创建少林寺之机,从达摩处抄录达摩新创的武学功法,包括《九阴真经》《九阳真经》等正本,达成搜集学术理论的基本目标。有关《天龙八部》时代逍遥派武学并无早期武学之事,我亦有解释。当因历史传承原因,逍遥派从大派中分出许多宗门,因一些关系彼此不联系。这事非本文讨论之事,略过不谈。

  从达摩一苇渡江来到中原,与各门派展开交流,能看出当时武林,在境界上能达到后世不能企及的高度。如果说《天龙八部》时期,逍遥派武学是这个时代最高武学的象征,那么有关南北朝时期,达摩与逍遥派武学的「武学研讨会」,则可能是这个时代武学最高境界的相互交流。达摩是中原武学即将出现新面貌的一个特别重要人物,他创立的少林派武学,在下一个千年,让武林变得热闹起来。

-=||=-收藏
赞(1)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
文章名称:《金庸小说中值得重视的早期「武学研讨会」现象》
文章链接:http://www.jycg.net/9840.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阁下请出招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