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茶馆是一个非营利网站,文章均来源于投稿及网络搜集,服务于广大金庸小说迷。旨在做一个有温度的茶馆。

我看金庸随笔之《射雕英雄传》

文/和运超

终于说到最让人激动不已的东西了。《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一直以来就被视作金庸小说中的经典著作。是金庸从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中期,创作出的三部互有联系的长篇。《射》、《神》以南宋末年为背景。《倚》则以元朝末年为背景。分别讲述了三位主人公的江湖人生经历。

《射雕英雄传》描写的是郭靖。这部小说是不是被大家广泛认为的超级一流,其实需要冷静一下。我们需要认同首先是:这部小说最不同于一般武侠作品的是,金庸在《射》中写出了一个资质很差,生性愚笨的少年成长为一代大侠的过程。没有再像从前的武侠小说,去围绕着英俊风流的天才少年大做文章,这的的确确是《射雕》值得肯定的一大进步。

虽然作者难免的为傻小子郭靖安排了一些奇遇,但立意是优秀和独特的,除了马钰、洪七公、周伯通、一灯大师等人对郭靖成长的帮助,另外,黄蓉的功劳自是绝不可少的。可是,从此以后金庸的局限也逐渐在小说里出现。我的意见是,《射》绝对还不是金庸小说的最好作品,但它的模式在这里已经走到顶点。后面的所有东西,无非是在旧柴上面点新火而已。

从故事的安排上来说,《射》也的确是武侠小说中的一座里程碑。曹正文《中国侠文化史》里称“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这一构思足以压倒以前一切的武侠小说,虽不无夸张却也不足为过。相信任何作品里一等高手的称号,都没有金庸构思的这样响亮和出类拔萃。小说的开始和结尾用心与平和。使得《射》的气度像一首唐诗。才情在这里被推到一种以前没有过的汪洋肆意。

金庸后来一再表示对历史的爱好,《射》的故事显然就是他的一大代表。主人公的名字由来就显示了他的匠心独具:“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在临安府牛家村的小酒店,讲述岳飞的冤屈,为整个故事奠定一种基调和风格。后面的内容可用“层层推进”四个字来形容。郭、杨二家的变故是全书开端,郭靖在大漠成长,回中原遇见黄蓉一直到一灯大师处学全《九阴真经》为故事发展,江南七怪死至郭靖母亲死为高潮,最后为华山论剑,成吉思汗病亡。

全书的确做到了纵横捭阖,煌煌巨制。但是,故事的版本并不一致,《射》当年连载的情形,和我们所看到的样子很有一些区别。从金庸的传记可以知道,当年很多地方是为《射》疯狂。有的当天一边在香港买报纸,一边向东南亚华人地区广播。因而在许多读者心目中,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时代烙印。国内恰恰也是从这部作品掀开了武侠小说热潮。加上1983年香港无线电视拍摄的电视剧,金庸被送上一个历史的高阁。金庸在这部小说里写出了很好的群戏,杨康、洪七公、丘处机、周伯通、黄药师等等人物的塑造,都不是能以生硬、机械的主角与配角来界定的,这对于某些优秀的作品来说是非常武断的。因为,这些作品却是像一些正统文学评论所言“每一个人物都是某种独特的这一个,其他的人物是代替不了的。”《射》即是如此。但是,在此以后,变化可以说就再没有在金庸小说里出现。

郭靖这个人物在蒙古草原长大,用实在的分析,郭靖被蒙古人认同的基础是什么?成吉思汗的英雄气度在前面与后面有没有太明显的反差?郭靖从一开始的愚笨,到后来的成熟,并不能认为他的个性始终如一。所以,陈墨提出了一个从郭靖看教育问题的独到观点。江南七怪水平太差,只能用小学填鸭的方法叫郭靖练武。洪七公看到郭靖的弱点,就采用中学突出重点的方法让他学一招“亢龙有悔”。到水平上升以后,遇到老顽童,就用大学的兴趣发展学习左右互搏。最后学九阴真经就完全是研究生的专业培养了。但是有一点很重要的是,郭靖自己的上进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别人用一天学会,郭靖就用十天,这是一个好学的人。还有尽管江南七怪水平不高,但是他们疾恶如仇,爱憎分明,大是大非的观念灌输是郭靖最后成长为大侠的必要条件。同样水准的师父,丘处机等全真七子放任杨康留在金国王府,结果杨康就走上另外一条道路,家庭环境的影响实在是大过学校的啊!

关于郭靖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郭靖和黄蓉的相遇显然是戏剧性的,这一点,杨康和穆念慈也是一样。黄蓉在一种很沮丧和撒气的情形下,对郭靖的试探和捉弄成为倾心,可能性有多少没有办法考证。但是,至少比杨康对穆念慈那种即玩笑戏弄又有当真的矛盾感情,显然要更为可信。黄蓉的聪明刁钻,是因为有黄药师这样一位父亲。黄蓉的先天基因太过出色,而对郭靖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反差,从现实生活来说,这一种搭配也是有合理性的。所以,我们才会把这一对当成理想爱情的代名词。

北大孔庆东的《醉眼看金庸》书中分析《射雕》,把一个我们都遗忘的华筝公主重新带回眼前,郭靖永远的辜负了这个善良勇敢可爱的女人。虽然华筝没有黄蓉聪明,但是华筝的个性才是真正为郭靖爱得最深最真的。但这一点已经原理传统蒙古女人的个性,更有含蓄温柔的江南女子的样板作风。为什么黄蓉的聪明机警,能言善辩没有人看到黄药师的功劳呢?黄蓉的言论博学,完全是黄药师的才冠一时,书中被人津津乐道的和渔樵耕读四大弟子斗智斗力,黄蓉一再想到的是父亲平时的言论。还有能够在太湖和陆乘风结交也是父亲在背后撑腰。这不是黄蓉有大的本事,而是她的家教过于了得,她继承了父亲和母亲才智。

关于英雄的定义,不是看完这部小说就能获得答案,虽然我们后来知道有一种“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说法,但也仅仅是一种说法而已。郭靖在华山论剑前夕,从厌倦武功到重拾信心,是一段很有意思的描写,金庸为自己笔下的侠客找到一种理论依据。虽然我们看来很有些喜剧,但在武侠小说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这一段描写具有划时代意义。那就是真正能够诞生大侠的可能,丘处机语重心长的讲解了江湖人生的恩怨情仇,杀人和自卫的区别,还有行侠仗义的偶像的作用。郭靖才真正懂得了江湖世界,不再留恋单纯的个人仇恨,开始为中原百姓和弱者说话,他做回了一个汉人。也就是最后可以和成吉思汗对质的前提。不是郭靖的武功单纯的成为了一个高手,而是他的观念开始成长为一个大侠,有了为国为民的渗透。也就是为什么开篇的时候会写到关于讨论岳飞之死。民族大义和武侠世界的联合才是这一部小说轰动的秘密符号。

当然,金庸最后流露的历史观是另一回事,他利用的是这种民族家国的情绪,这些都是上佳的佐料。他没有真正的讨论这些问题,如同我在提到《碧血剑》的时侯。郭靖和成吉思汗的对话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郭靖的见识和成吉思汗的行为相差太大,但是成吉思汗不是一个像汉人那样爱逞口舌之利的人。所以,书中写他无言以对并不算过分。但是实际上成吉思汗的功业和郭靖的行为都令人敬仰。如果成吉思汗还不算是英雄,那郭靖也就不足为论了。这是《射雕英雄传》最有回味的一点。

-=||=-收藏
赞(0) 点击进入首页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
文章名称:《我看金庸随笔之《射雕英雄传》》
文章链接:http://www.jycg.net/10580.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阁下请出招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