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茶馆是一个非营利网站,文章均来源于投稿及网络搜集,服务于广大金庸小说迷。旨在做一个有温度的茶馆。

读金庸小说二三事

文/葛小藤

         19:20分左右例行点开微博热门,有零星港媒报道“金庸去世,享年94岁”。港媒素以速、俗、编给人留下不严肃印象,我对此不以为然。再过几分钟,报道此消息的媒体渐次多起来,心开始慢慢下沉,再过几分钟,大概19:32分左右人民网微信公众号以《再见,金庸   再见,江湖》为题简短报道了这则消息。我知道,有些事即使再不愿相信,他也终究是真的。
         94岁,终其天年,寿终正寝。因他的去世难过,细想,其实也无难过的必要。庄子在妻子先去时鼓盆而歌,歌曰:“生死本有命,气形变化中。”人体不过与天地万物一般,由气赋形而来,与春秋冬夏四季相顺相依也。人死形灭,而气则相融于宇宙,构成新的物质继续存在。金庸一代武侠巨擎,写尽人生不如意,书中儒释道各种观念激烈碰撞,焉有参不透生3死的道理?他的仙去一定是含笑的,他回顾自己的人生一定是自觉圆满的,他的武侠小说一定是一版再版,经久不衰的。而我等升斗小民,普通读者,记下读他小说的故事便是对他最好的悼念了。
         对我而言,金庸和他的小说是怎样的存在呢?
         金庸小说是我童年生活最精彩的记忆。
         比如, 我有意识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是从看金庸小说开始的。小学初接触金庸是《射雕英雄传》。最喜黄蓉受伤,郭靖陪她找一灯大师疗伤,路遇渔樵耕读四位昔时护卫,见招拆招,谈笑间轻松解决各种难题。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轻松赚取了眼泪。黄蓉的伶牙俐齿,满腹经纶,随机应让我懵懂地知道一个女孩像黄蓉这样才足够优秀,而通往优秀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从书中学,从经验中学。
        比如, 我“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阅读原则是通过实践金庸小说情节失败后初步树立的。还是小学。借手电筒光线躲在被窝里看完《书剑恩仇录》,被陈近南出场的帅气和香香公主的香气迷得晕头转向。趁父母妹妹不在家,四处无人时,披上床单,胸口处挽一个结,自谓英雄侠士出场之必需品-披风,从屋子旁边的约2米高的大石上跳下来,一个趔趄,匍匐在地,幸得地面全部是土壤,只落下腿部阵痛的结果。由此得知,披披风的不一定是大侠,披披风从高处跳下也会痛。香香公主遍体清香不过是久食花草,日积月累而成。同为女性,也值年幼,我便开始了研习食花草之经历。初被告知,杜鹃花可食,便在春天红色淡紫纯白往嘴里一阵乱塞,虽不够美味,却也至今能回忆起那股淡淡的、回甘的清冽味道。还有春天淡橙的,花蕊与细长花朵相间的曼珠沙华,着实美丽的令人犯罪,取几小片塞进嘴里,味道已全然忘却,只记得很快吐了出来。夏天便是各类野花,路边的白色风信子,花圃里开的各色芍药牡丹,都是尝过的。如此一年,身体并无有香气溢出,便作罢。而后知道,我是做不了香香公主的。
       比如,认识到“复制版再巧妙也终是不可与正版相提并论”的事实。童年爱看书,却不懂鉴别。你知道的,幼时读武侠通常都是地下进行,无人引导,不可与外人道也。看金庸入迷,便四处搜罗他的书籍。一日,拿到一本“金庸”的书,书名已忘,急忙打开,渐读渐觉需语言和情节其差,便细看封面,原来作者大名叫“金康”……。气到咬牙,却也无可奈何,谁让金庸名气大呢?于是,一路读金庸读武侠至大学。
        自此,金庸古龙全部武侠作品都读完。这也算是完成了现代文学武侠体系的绝大多数作品的阅读。
       而后,便没有武侠而后了。不仅因为人近中年,现实而无味,更是武侠世界再无可读者。
       不读金庸先生的小说,并不代表没有金庸的消息。一轮又一轮的电视剧改编翻拍热潮,一部又一部以金庸小说为底本改编的电视剧,间或总能得知先生消息。他活在新闻里,活在名校间,活在电视剧中,即使他不露面,江湖也有他的传说,他一直都在。
         如今,他真的不在人间了,但他在天地间,他在每一个武侠迷的心里,他在华语武侠世界的历史里。
       他写“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们说“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他”。有他笔下的家国大业,快意恩仇,痴情纯爱,有他描绘的贪嗔痴,局中人。
        愿天堂里人人无冤,先生乐道。

-=||=-收藏
赞(5)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
文章名称:《读金庸小说二三事》
文章链接:http://www.jycg.net/9750.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阁下请出招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