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读的金庸、古龙……
文/大脸狗 1988年,我开始喜欢读小说,比较钟情于武侠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为最。那时我从寄宿制学校回家,宠爱跑到隔壁村刘作刚老师家借书读。认识刘作刚,是因为他是我的启蒙老师,教过我小学一、二年级。刘老师问我武侠小说喜欢谁,我说:余鱼同。他...
文/大脸狗 1988年,我开始喜欢读小说,比较钟情于武侠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为最。那时我从寄宿制学校回家,宠爱跑到隔壁村刘作刚老师家借书读。认识刘作刚,是因为他是我的启蒙老师,教过我小学一、二年级。刘老师问我武侠小说喜欢谁,我说:余鱼同。他...
文/陌桑 很爱读金庸老先生的书,自少年时起,每部已阅数遍。与旁人说起此好,大都会引来一脸的讶异:如此文弱的女孩子,怎么会爱读那种“腥风血雨江湖路”类别的书籍。其实不然,金庸笔下据古写历史,细微描人性,书中爱恨情仇,历历人生,当年纪不同,心境...
文/袁灿兴 八十年代的中国,城市如何,我不知。农村之中,乃是文化荒漠,一张纸片上的字,都能被传阅良久。 这时候,管控没那么紧了,可以出门,投机倒把一二。家人有往广东远行的,会带回来一些书,先是梁羽生,再就是金庸。 二位先生,都是不朽。 乡村...
文/伊森妈妈 我从小学开始写作文,一直写到大学毕业;后来进了报社,继续写文章,一直写到如今自己开了公众号。从小到大,我写了多少字、多少文根本不记得了,但我却知道,自己从没有写过一篇和金庸有关的文章。 但是今天我非常想写一写,关于金庸,关于成...
文/李逾求 第一次读金庸,是《神雕侠侣》,只有一本,如今看来显然是盗版封面,浓眉大眼中等身材的杨过,白衣翩翩的小龙女,两人身后的大雕,以如今的审美看,似是难登大雅之堂,当时却觉得,所有的武侠都该是这个样子的。 记得它是来自父亲的枕头底下,那...
文/骆自强 大概是1981年始读金庸的。同学觅得港版《射雕英雄传》,每日借我一册,全套八册,隔日换一册,像接鼓传花似的轮转。开始不觉如何,没有任何背景知识,之前只读过梁羽生的《萍踪侠影》,颇觉新颖,借书给我的同学只说比梁羽生的还要好看。一册...
文/吴一苇 读金庸的男孩今年十二岁,上五年级。 男孩喜欢读书,读金庸完全是个偶然。一天男孩看到爷爷在读一本名叫《侠客行》的书,作者是金庸,他早就听说过,就也想读一读。但男孩的妈妈不允许,说这是闲书,读了会耽误学习。男孩很沮丧,但还是趁大人不...
文/阿郎 01. 2018年10月30日下午,金庸离世。 至此,金庸、古龙、梁羽生,中国武侠小说界尽失泰山北斗。 成人童话走到今天,打了一个结。我们都是站在此端的孩子,而彼端站立着孩子时的另一个我们。 读金庸时,武侠小说属违禁品,经常被老师...
文/剑胆文心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去世,享年94岁,金老先生的作品,从小说到影视作品伴随了我的成长,从头细细道来。 1985年上完小(六年级),读了小人书连环画«射雕英雄传» 12本中的大约五六本、清晰记得书名的是«江南七怪»、«...
文/万花老怪为红颜 插队之前,我看过《三侠五义》《水浒》《说唐》《说岳全传》,看过《杨家将》《罗成》《佘赛花》等现代人(史果)写的小说,后来在插队时,从老乡窑里搜得一本《刘公案》,极薄,字极小,但在那个年代,这本书就很难得了,反复阅读,直至...
文/蒋连根 海外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凡是有华人和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可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在数不清的“金庸迷”中间,未必知道金庸是何许人,包括他的亲情、爱情和乡情等家事儿。 以我为例。 第一次听说金庸的名儿是1980年,我还在部...
文/小楠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 谨以此文缅怀金庸先生 时光如白马过隙,转眼又到了金秋十月,金庸先生离开我们,也即将满一周年了。 一年前的10月30日晚,我在返家途中收到一位好友发来的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因为这类消息之前传...
文/ Iris 一场秋雨一场凉,从十月开始就一直是超级好的天气,多肉们自然有福了,但是少了雨的上海的秋,总觉得还是缺了点什么。 今晚本来想去跑步,全城放假的日子,我窝在家办公,到了五点探头出去一看,地上都湿了,于是又有些窃喜。这种心态往往发...
文/ 邵百鸣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还刚刚开放,首先是港台的娱乐文化冲击着中国人闭塞的心灵,其中有两个人的名字无人不知,一个是邓丽君,一个是金庸。邓丽君用她震颤人心的歌喉征服了许多中国人,而金庸则用他震撼人心的文字征服了许多中國人。试问...
文/潇湘夜语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自己读的第一本金庸武侠小说是《倚天屠龙记》。 忘了是初中还是高中了,也记不得是某个同学,还是院子里哪个同龄人借的。记得只借了第一册,结果还没看完,我就给还了。因为之前没读过《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
文/徐岱 为什么往事,总在那儿强烈地呼唤着,让人把它们写出来呢?在《写作的事》一书中,作家史铁生如此说道。我已不再有史铁生的这种使命感,没有他所说的那种“往事的呼唤”,但也有些“往事的嘀咕”,觉得有必要在这部关于金庸小说论著的后记里写出来。...
文/葛小藤 19:20分左右例行点开微博热门,有零星港媒报道“金庸去世,享年94岁”。港媒素以速、俗、编给人留下不严肃印象,我对此不以为然。再过几分钟,报道此消息的媒体渐次多起来,心开始慢慢下沉,再过几分钟,大概19:32...
文/孔庆东 社会上和学术界的许多朋友师长,都谬推我为金庸研究专家。有些喜欢辱骂金庸和金庸研究的风流老先生也把误导青年的帽子往我头上戴。其实我关于金庸的文章写了不少,讲演访谈也做了不少,但直到2005年之前,并没有出版过金庸研究专著。我是...
文/琴韵完颜萍 初读金庸是在初二那年,犹记得当年学业平平的我充分发挥了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的最高境界,以至于丧心病狂到语文课上都拿出来拜读。 (最后当然没有什么好下场) 其实在金书之前我已看过不少的小说,从琼瑶到张爱玲一应俱全,相较于情感...
最新评论
六脉神剑算不算剑法呢?还是应该算指法?
可怕
大侠情结,有月胸有怀,偶引心底无诉之人,只有听任几风吹一笑而过。
你来写吧。天龙后传,买金庸的版权了吗?
不如叫金庸买版权给你来写吧。
厉害了我大叔
不错
先占个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