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茶馆是一个非营利网站,文章均来源于投稿及网络搜集,服务于广大金庸小说迷。旨在做一个有温度的茶馆。

我读金庸:金庸之幸 国人之不幸

文/骆自强

大概是1981年始读金庸的。同学觅得港版《射雕英雄传》,每日借我一册,全套八册,隔日换一册,像接鼓传花似的轮转。开始不觉如何,没有任何背景知识,之前只读过梁羽生的《萍踪侠影》,颇觉新颖,借书给我的同学只说比梁羽生的还要好看。一册读罢便不可收拾了。读得快了,想来喜欢读书、我小时候常替我买书的表哥一定喜欢,于是便白天读罢,晚上送到表哥处,让他共享。这事还是日前百多岁的老姑父提起,说我半夜挤到他们的小房间睏觉,才想起的,那时,晚上八九点就说成半夜了。

后来几年就饥不择食似的找金庸的小说来读,全是盗版的书,印刷质量有好有坏。印象最深的是上海书店的,16开像杂志似的《射雕英雄传》,因为盗版赚了50万元巨款,严重扰乱市场,主犯被判了死刑。后来金庸先生将全部小说以一元卖版权给三联书店,有了三联版的《金庸作品集》,才知各家出版社之前出的金庸小说均为盗版。这些事,金庸在我心中一直是加分的。
当然,那时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全是盗版的。如今已全部通过版权交易获得出版权了,就这一点来看,美国人现在说我们不尊重知识产权是没有看到我们的进步。

2004年,女儿升读初一,暑假里一直在看金庸剧。我搬出书房里的《金庸作品集》,对她说,看书吧。一来以为她应该要有对文字的敏感,一来是想她不该是我不喜欢的扭扭捏捏的样子,读读金庸会有好处,也不至于就沾染打打杀杀的野性吧。一年后,她读完了,我问,比之影视剧如何?答曰,书好。自此,再也没打扰过她的语文学习。以后,只见她还迷过《哈利波特》,小说、电影都没有遗漏过。现在她在读博了,对文字的敏感该是来自金庸与罗琳的吧。以后经常与她一起看一点各种金庸剧,数落一下编剧与演员的扮相。
我们都是喜欢金庸的。知道他早已封笔后,免去了读不完他的作品的担忧。

章培恒先生喜读武侠小说,1988年在《学林》上发表了万字长文《金庸武侠小说与姚雪垠<李自成>》,从对人性的揭示,高度评价金庸小说。这还与章先生后来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的思考和所做的《中国文学史》有联系。
章先生还写过一篇小文,那时假酒多,章先生善饮,以酒喻文,如果喝假茅台还不如和尖庄酒。那时把纯文学与通俗文学撇得很清,意思是读假的纯文学还不如读通俗文学。
后来有雅俗之争。金庸自己的意见是,雅俗不是价值判断,只是一种分类方法。

其实,大陆的第一批金迷多是在八十年代初无书可读、文化生活单调的情形下培养出来的。据说90后读金庸的少了许多。
难道这不是金庸之幸,国人之不幸?
后来香港回归过程中,他倒成了社会活动家了。各种访谈也会去看,他曾说,给你所有的自由,没有书;给你书,没有所有的自由,宁选后者。说得夸张,我理解,是爱书人的说法。
他还说:
“对于我来说,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自由,我年轻的时候追求过一个女孩,那个女孩绝对不爱我,我非要爱她不可,我便非常不自由,如果我能够不再爱她,那么我就自由了,解脱了,但这样做是很难的。”

对于成名人物来说,是极可爱的。
有拥趸者,做《金庸研究》,他说,就做《金庸茶馆》吧。
他的面容是慈祥的,说话是柔和的。
社会上都习惯叫他“金大侠”了,不像,却或是有更深的内涵。
他的父亲查枢卿在50年代初被人民政府判死刑处决,这对他来说当然是难以想象和接受的悲剧。邓公会见金庸时主动谈起他父亲被杀之事,说:“团结起来向前看。”金庸点点头,说:“人入黄泉不能复生,算了吧!”不久,海宁县委、县政府与嘉兴市委统战部、市侨办联合组织调查组,对查枢卿案件进行了复查,发现是件错案冤案,遂由海宁县人民法院撤销原判,宣告查枢卿无罪,给予平反昭雪。查良镛得知后,专门驰信海宁县委领导:“大时代中变乱激烈,情况复杂,多承各位善意,审查30余年旧案,判决家父无罪,存殁俱感,谨此奉书,着重致谢。”
这事在我心里终是作梗。金庸先生可以“算了吧”,可以“致谢”。这是通达面世?就他父亲而言,也正无话可说。还有与其父同样命运的人呢?以金庸的地位,你不说,谁还能说呢?若是大侠,我以为,很能为民请命的呀!

他在浙江大学任教,80岁时去剑桥大学读博士,我终是以为多此一举。金庸永远是写武侠小说的金庸。这或是成名人物的逃遁之法?看到他写给朋友的信后,我便深信不疑了。
那是1988年,出国潮汹涌,他的朋友,他第一次婚姻的男傧相毛先生,因儿子欲出国留学而求助于金庸。90年金庸先生才知晓,还是回信说:“令郎亟欲负笈海外,其情可感,惟内地亲友子弟拟出外求学者极众,弟实无力支助。难以相助令郎,弟深感不安,请吾兄谅解。”

金庸小说读者无数,无论教授还是工人,同样地读得津津有味,虽然所得各异。这可称作金庸现象的,这当是当代社会学研究极好的案例。
无论如何,读金庸给予我的愉悦、轻松是其它阅读体验中是没有过的,我喜欢令狐冲、清风扬,每一个读者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喜欢对象,这是金庸小说的丰富。

《笑傲江湖》是1967年写的,光明顶是影射的吧,这等眼光天下几人及得!
有个六神磊磊,公众号写金庸,我也会看,常常是会心一笑。金庸小说的人物、情节都被他一网打尽了,不说亦罢。
看客会津津乐道金庸的男女主角及其爱情叙述,这倒是金庸天真之处。
看看十九世纪的欧洲小说,《红与黑》、《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布鲁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课堂里说,十九世纪的欧洲文学都是写通奸的文学。按照我们的说法都是不伦之恋。在金庸小说出现的一百多年前,欧洲人已经在探讨人性的复杂和多元。这仅仅是文化的差异吗?
以前读福珂终是不理解,全是同性恋、虐恋,人的各种其它畸形状态。有一日,突然明白了,研究人性的特殊性才真正理解人性的普遍性。一个社会能理解特别的人,才会理解全部的人,才会宽容所有的存在。
当然,金庸的简单可以看做是一种美。

-=||=-收藏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
文章名称:《我读金庸:金庸之幸 国人之不幸》
文章链接:http://www.jycg.net/10173.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阁下请出招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