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茶馆是一个非营利网站,文章均来源于投稿及网络搜集,服务于广大金庸小说迷。旨在做一个有温度的茶馆。

金庸小说两宋江湖武学高手点将录第三十一位:「中顽童」周伯通

文/月隐寒霜

周伯通在《射雕英雄传》、《射雕英雄传》两部金庸小说中详细记载,是所为五绝系统之中的特殊角色。因为这个人从未有过争夺名利之心,也从未想过要争夺所谓天下第一这个名号。周伯通就是这样一个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人,他的性格中有一种纯真,又有一种情商晚成的意思。他的前半生只懂得玩耍、练功、阅读道藏,遇到了人生的克星刘瑛,然后就是在桃花岛上囚禁的十余年,也是潜心思索抛弃烦恼的十余年,领悟境界武功大进。虽然武功大成,但他绝不想要以此来欺压别人,所以这赢得黄药师的赞美。

其实好笑的是,所谓要争夺天下第一的名号,就是周伯通师兄王重阳哄骗其余几位江湖一二流,还不是顶级高手的四位人物,他们是刚在东海海域混出来「邪怪」名气的黄药师,吐蕃国昆仑山白驼山庄的大商人欧阳锋,大理国半吊子皇帝段智兴,统领中原所有要饭花子的头领金人洪七。还有一位本应列席,却因衡山派捣乱而耽搁的大宋湖南地区黑社会头领铁掌帮帮主裘千仞。王重阳拿出不知从哪抢来的《九阴真经》秘籍作诱饵,哄骗这五位人物前去华山论剑一决高低,赢者拿走《九阴真经》,虽然小说中并未说在比较武功之后输掉的人要有什么代价。但我从上几篇文章中已经给出华山论剑的意义,那就是王重阳想借助这几位人物的势力或能力再次起义军战金兵。他请来的几位高手虽然武功不高,但在抗击金兵事业上能给出有利支持。

周伯通并未参与第一次华山论剑整个过程,这时候他的武学修为还浅,实则是王重阳用不上他,周伯通所了解的华山论剑的全过程是由师兄王重阳回去之后说给他听的,当然,有些事可以说给他听,关于《九阴真经》的细节就不会完全说。周伯通当时在什么地方?周伯通当时一直在重阳宫中阅读重阳宫中的道藏还有修炼全真教武学。没错,周伯通是识字的,不识字的人怎么修炼精深的武学?这里忽略《侠客行》石破天,石破天那是意外,那是天授。以周伯通这样的武学名家,能最后成为大高手大境界,免不了勤奋的学习和刻苦的修炼。王重阳是文武奇才,少年已有文名,后来科举成为金国的状元,中年以后成为道士,重阳宫中必然存有大量的道家书籍供自己和门人阅读领悟。所以,王重阳作为全真教这一道教大门派的掌门,曾得到大批富豪的资金支持,一部分用于反抗金军,一部分用于兴建全真教。

在修订版以及新修版中间金庸把原著中有关《九阴真经》的作者从少林达摩改变为北宋末年的《道藏》刻印者黄裳。我在有关《九阴真经》源流的一些文章中,给予批驳。认为《九阴真经》原著作者必然还是达摩,而在南宋淳熙某年王重阳获得此书之后,把秘籍钞本改换故事,作了伪托,这是得以流传的可能性之一,还有其他别的论证,不在此文讨论范围。如果是王重阳的经手之后把作者伪托成黄裳,自然是有王重阳的意思,《九阴真经》如果是道教人物撰著,自己就有收藏据为己有的理由。如果是少林达摩所撰,自己作为道家人物就不适宜把《九阴真经》纳作己物,以当时道家与少林派的隔阂,至少免不了纷争,如若请来少林门人,恐怕这书就要被少林索要拿回。这是王重阳作的两方面考虑,读者应当仔细思考其中缘故。

在第一次华山论剑过程中,周伯通一直在重阳宫中修练武学和阅读道藏。这道藏是从哪里来?自然是王重阳多年辛苦的收集,全是汉简、唐绢、唐卷本、宋刻本、金刻本,还有不知多少的钞本以及杂撰。作为全真教的开派教主,王重阳自己编纂了多种武学,包括天罡北斗阵、全真剑法、金雁功等。王重阳为什么可以编纂创造这么多武学?有没有人可以想过这个问题?是,虽然五绝系统的诸位,人人都可以创造武学。但能创造武学,又能形成文字的人,只有王重阳以及在新修版《倚天屠龙记》中,以一行字描述屠龙刀倚天剑往事之时,记载东邪黄药师曾把自己的一生武学记录成书。只有王重阳是真正把自己的武学归纳成大的系统,更早地形成一个大的教派,这是让人惊叹不已的。然而,武学研究创造这么大的工程量,若是王重阳一人完全所为,恐怕要打一个问号。王重阳恐怕不能在短时期内让全真教的武学系统这么成熟,他还要传道授业等。这里必然有问题,人不可能在一天建立一座大厦。所以,王重阳创立全真教武学的时候要参考前代许多道家典籍,总结出成熟的系统。

北宋末年《万寿道藏》刊成,是天下皆知的事情,黄裳不过小官,他的事情却少人知晓。重要的是《万寿道藏》这部书在靖康之难之后散佚,在王重阳当金国状元这段时间,历史记录是已经消失了。好,虽然根据修订版、新修版小说《射雕英雄传》记载说黄裳创作了《九阴真经》,不要忘记,这本《九阴真经》是钞本。在传到周伯通手中的时候,未必是原迹。原因我也说过,此书传世数十年,传人不知凡几,翻过的人不知多少位,为何这部书还如此崭新,还没有损坏之处?为什么没有饭汤痕迹,鲜血之渍?这在逻辑上根本行不通。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这本书经过王重阳的抄录,在拿出来给别人看的时候,已经变为黄裳手著,实则为王重阳抄录本《九阴真经》。王重阳为避免日后与少林寺产生纠纷,为自己永久保留此书的想出的合理正当性,改为道家人物黄裳作为此书的作者。王重阳才智过人,必有此为。

这件事还没有完。王重阳编造了黄裳的事迹,把这部小说与《万寿道藏》联系到一起。这其实在讲,有关全真教的武学,大多来自世上散佚的北宋政和刊《万寿道藏》,不仅如此,王重阳可能获得了大金国攻破大宋国都开封之后,从大宋宫中抢夺去的大量典籍,包括这一大套的《万寿道藏》正本。王重阳是如何获得的?王重阳曾是大金国状元,如果参加过殿试等,又受到某种招待,也许会有机会接近这些典籍,通过与大金国一些官吏友好交流,获得这些书籍。不论如何之详细过程,这套书应当最后落于王重阳之手。王重阳在这些书中学习到了许多武学道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这样的逻辑反而更有现实性。所以,我认为王重阳的重阳宫中,《万寿道藏》以及其他武学典籍才是他武学大进的一个关键,也是他能在建立全真教武学系统之中,从容应用的参考资料之一。当然还包括其他的武学典籍,多方汇总,成为一个大的武学宝库。这个宝库,之后在马钰等人使用学习之后,道学也更为精进。

王重阳素来喜欢周伯通这个兄弟,把全身的武学都传给了周伯通,而周伯通精益求精,嗜武如命,日日沉浸在武学修炼之中。平心而论,周伯通在三十岁以前,性格中有些情商不足的问题,或者认为是性格缺陷,对任何事都有一种小孩子心态,这可能是一种先天疾病。而王重阳认为他学武过勤,有碍大道之说,恐怕是一种掩饰。周伯通这样的行事作风,仿佛孩童,又整日只顾修炼玩耍,恐怕难当大任。王重阳统领过军队,又做过大金的官吏,军事政事同样精通,人情世故如何不懂?王重阳自然清楚周伯通这个现实问题,那就不如让其自顾自去玩耍去修炼,不要妨碍全真教的大事。实际上,周伯通也不是真是如小孩子一般,他是真遇到大事,脑筋就能转过来,也多少能认真处理。也许是三十年后,武学修为长进,冲开了过去脑筋中的淤塞之处。

重阳宫的武学秘籍自然首先是王重阳宝贝一样存藏,自然是周伯通又能因是兄弟,可以随便阅读。周伯通知道他最佩服的师兄的武学,多半都来自这一大屋子中的书中,所以也就静心读书,安心修炼。作为一个武痴,自然也会变成读书刻苦的书呆子。所以周伯通的见识非常高,他曾评价过全真七子,又评价过其他四绝高手,那都是有真知灼见的判断。他这些判断可是非常认真的,这种判断能力从何而来?那也要得到刻苦的学习,获得鉴别的能力才可以在学术层面解读。可以说,周伯通阅读的道藏书籍,一点不必王重阳少。王重阳能从大批道藏中总结出全真教武学,周伯通更能从这道藏中领悟出空明拳的至高大道之理,能从中得到自己终于突破瓶颈的关键。

在桃花岛上十余年的静心修炼,周伯通的内功修为与武学理论,实则已经超越第一次华山论剑的师兄王重阳。这十余年,周伯通从一般的全真教高手,脱胎换骨成为窥知大道门径的道家高人,虽然不是道教中人,但道家功夫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界,若能以王重阳来作比较,不免要超于王重阳许多,实际上此时其他四绝高手也以超越王重阳。周伯通的空明拳是道家武学不可多得的至高理论,要比后世张三丰所创的太极拳要高明很多。这空明拳须以通达大道的人使用才能威力强大,郭靖以及后来耶律齐使用,都不得真义。所以,空明拳是当真堪称绝学,可以与当年逍遥派的各种掌法相媲美。

周伯通创造的左右互搏之术,有些反江湖武学原理,分心二用使用两种武学,可以使得威力倍增。这是要以内功辅助的武学。与后世其他变招类武学,那可不一样,比如《书剑恩仇录》中袁士霄用的百花错拳,那是多种拳法汇编一起,是套路武学,是一心一用,与左右互搏不同。左右互搏是一心二用,彼此有一定的互搏互补之性,相当于内功也一分为二,心意不一样的两大高手切磋。又可以分心与另外一个会用双手互搏的人进行四手换攻,当真是一种神技。左右互搏辅助《九阴真经》之后,黄药师也是周伯通手下败将。在第二次华山论剑之前,周伯通已经是五绝系统的第一人,前提是他用左右互搏加上《九阴真经》。

那么为什么说周伯通在桃花岛十余年,又学习过道藏,呈现的效果略不如《九阴真经》效果明显?这是因为道藏大多数是道家修行理念,不是纯粹武学。周伯通创造的武学,多从理念中来。周伯通从未有杀人的思想,所以让周伯通创造杀人的招法就不现实。而空明拳和左右互搏,都不是杀人的招法,二者都是防御反击型的武学。《九阴真经》中的武学概念特别是一些武功有激进之处,杀人招法众多,在王重阳当年的意思中,是说有违大道。所以《九阴真经》的武学,更注重强大的攻击性,与周伯通从道藏中领悟的抱圆守缺是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周伯通亦能从《九阴真经》的武学中领悟许多武学道理,并且能瞬间练成,这自然有从前阅读道藏得来的经验作基础,才能让他在《九阴真经》中迅速练成许多武功。

在第二次华山论剑之前他的内力以及其他武学,已经远超黄药师、欧阳锋、一灯、洪七公,把号称轻功天下第一的裘千仞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在欧阳锋逆练《九阴真经》之后,周伯通确实略有不如欧阳锋,但也是欧阳锋的武学那时正是大成亦是反常规,强横之处众人皆有不及。

周伯通在第二次华山论剑之后,久在蒙古大漠游荡,在期间认识了耶律齐,并尽心教耶律齐全真教武学,少年时期的耶律齐聪颖过人,把周伯通教给他的全真教武学学会了十之八九,所以,按照耶律齐后来在故事中的表现而言,耶律齐可以算得上除五绝之外的年轻一代高手,接任丐帮帮主也是顺理成章。周伯通给耶律齐打的底子太好,耶律齐受到的教导比郭靖还要深,比杨过甚至还要好一些。只不过耶律齐没有经历什么惊心动魄的奇遇,耶律齐一生最伟大的奇遇也就仅限于周伯通了,周伯通就是异人。第二次华山论剑之后,周伯通的武学修为也没有停滞,亦是不知不觉地在向前发展。

在《神雕侠侣》中周伯通与大成的金轮法王、杨过都曾较量过武功,并不曾真正落败,重要的是周伯通从未下杀手与别人对敌,完全是一种真正武学切磋态度。周伯通甚至可以使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对方的招数,这属于一种研讨精神的比较,所以始终不能当作是真正武学的生死比拼。但是就是因为这样,周伯通能始终保持游刃有余之力量,让人觉得他永远精力充沛,内力永远源源不绝,这是令人思索之处。周伯通就是一位特别放心的人物,因为永远打不败他,既然打不败他,那还如何比较?

百余岁高龄的周伯通,可以因为修炼武学而返老还童,这是从道家武学中学到的顶尖武学道理,可以与《天龙八部》时代的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相媲美。不要忘记,在这个时候,他已经完全不用《九阴真经》上的武学,这时候他用的武学,都是他自己领悟道法创造的道家武学体系,甚至又有别于道家体系。所以在第三次华山论剑之前,周伯通是名副其实的五绝之中第一高手。远远抛开第二次华山论剑之后死去的洪七公、欧阳锋。在第三次华山论剑,是实际上当之无愧的的五绝体系第一高手。他创造的道家武学通玄,超越从前自己的境界,又领悟同辈们达不到的境界。而这样的境界,周伯通的进境也远未结束,还将继续前进。周伯通何曾有过衰老之态?在与刘瑛、一灯大师冰释前嫌之后,周伯通反而更加圆通,更加圆融,更加呈现一种大道之动静轮转,阴阳之浑和的状态。

实际上,看周伯通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两部书,跨越数十年,别人都是整日烦恼,整日忧愁,只有周伯通毫无烦恼,毫无忧虑,虽然有刘瑛事件的产生,但也能因为冰消化解得到圆满,反而是成就更大的精进。这是别人怎么比都比不上的能力,又是杨过等人羡慕之处。而杨过最后隐居,也是在周伯通的身上领悟了许多道理。周伯通最后与百花为伴,与蜜蜂为友,这不正是王语嫣要寻找的长春谷中的神仙之所为么?

-=||=-收藏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
文章名称:《金庸小说两宋江湖武学高手点将录第三十一位:「中顽童」周伯通》
文章链接:http://www.jycg.net/10112.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阁下请出招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