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金庸在碧湖编印畅销书
文/纪江明 小麦青青大麦黄, 满园满地麦连塘。 风吹麦穗摇摇摆, 千个波儿万个浪。 1939年8月的一天下午,碧湖镇临瓯江的天妃宫里,传出一阵阵童声稚气的儿歌。国立儿童保育院浙江分院的教导主任、音乐老师许为通正在教孩子们唱儿歌《麦浪》。孩子...
文/纪江明 小麦青青大麦黄, 满园满地麦连塘。 风吹麦穗摇摇摆, 千个波儿万个浪。 1939年8月的一天下午,碧湖镇临瓯江的天妃宫里,传出一阵阵童声稚气的儿歌。国立儿童保育院浙江分院的教导主任、音乐老师许为通正在教孩子们唱儿歌《麦浪》。孩子...
文/范笑我听吅楼 4月8日。查玉强发来《金庸小说与家族文化历史之关联·点滴》:金庸及金庸小说与家族文化历史之关联,可从两方面看:一、金庸受家族文化历史之熏陶、影响,植入文化基因。(被动)。二、通过其小说在宣扬、展现家族文化历史。(主动)。金...
文/王焱 1966年4月,金庸应邀在香港《海光文艺》刊发了《一个“讲故事的人”的自白》,目的是为了回应《海光文艺》在同年1月刊发的文章《金庸梁羽生合论》。 可以说,《金庸梁羽生合论》一文,是一篇专门针对金庸、梁羽生二人的小说质量,以及对二人...
文/蒋连根 1952年5月,饶宗颐受聘为香港大学中文系讲师,接着担任高级讲师、教授。不久,金庸与他相识了。那会儿,金庸第二次恋爱,对象是香港大学中文系女学生朱露茜(朱枚)。朱露茜读了《新晚报》上连载的小说《书剑恩仇录》后,着了迷,便给金庸写...
文/蒋连根 2004年10月的一天,秘书小吴给金庸递上一份打印笺,是杨振宁从北京发送的一封电子邮件。邮件内容写道: “这是一封重要的信,向你介绍我的未婚妻。 她的名字叫翁帆,她的朋友叫她帆帆。我现在也这样叫她。 我们在2004年11月5日订...
文/蒋连根 金庸曾六次回故乡浙江海宁,作为《海宁日报》的文化记者,我曾四次跟随金庸走访。最难忘的是 2006年10月25日金庸再访徐志摩故居时,我和金庸的一次交谈。 那天下午,金庸在嘉兴市领导沈雪康、王淳等陪同下,回到老家海宁。4时20分左...
文/蒋连根 2014年3月10日是香港小说家金庸先生九十大寿,我托人捎去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刚出版的《金庸和他的家人们》、《金庸和他的师友们》,这是我11年专访积累写成的两本人物传纪。在这两本新著上,我写下了:“大侠乡愁,一...
文/杜冶秋 随着金庸新派武侠小说的风靡,尤其在香港回归的一些时日,朋友们都关切地向我打听少年时代和他的交往,显然是他的传奇性,引来这番好奇,孰不知我们的相识以及日后惹出一连串的烦心事,实在难以尽言。 八十年代初,学友杨在葆因主演影片《原野》...
最新评论
高手!
六脉神剑算不算剑法呢?还是应该算指法?
可怕
大侠情结,有月胸有怀,偶引心底无诉之人,只有听任几风吹一笑而过。
你来写吧。天龙后传,买金庸的版权了吗?
不如叫金庸买版权给你来写吧。
厉害了我大叔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