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正文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屠龙记》里最令人难忘的男 子自然是金毛狮王谢逊,而真正配得上屠龙宝刀的人,也只有谢逊一人。他是全书最突出、 最威猛、最令人叹服,也最令人惋惜怜悯的人物。
他文武全才,博通古今,而且,与也可称为“文孝全才”的张翠山比较,张五侠马上显 得迂腐拘束,而谢逊则见解独特,如天马行空。张翠山的学问是死的,谢逊的学问却充满生 命力,充满了生命的炽热要求,也充满了生命的失落与愤怒。
谢逊给人的压逼感,是他的杀伤力,以及在那股杀伤力背后的澎湃的悲愤怨毒。他的遭 遇奇惨,但他报仇的手段也是奇惨,他对人世、对天地的主宰充满了愤恨,而这股愤恨,早 已远远超出他个人的悲剧,变成了人神之间的对立,谢逊狂怒之时,大骂的不止是杀害他全 家的成昆,而是令到这种事情能够发生的“贼老天”。谢逊是个叛徒,他反叛的不但是杀害 他全家的师父,更扩至人间的伦常道德成规。制订这些成规的“圣贤”,这些圣贤及天下人 所尊崇倚赖的万物主宰。
金毛狮王确是“狮王”,他不但有雄狮一般的杀伤力,同时,狮子是百兽之王,谢逊在 发挥他怒狮一般的杀伤力时,使人不但感到他的残忍,也感到他的威严。
谢逊恨得深,想得远,也爱得极深。他对张无忌的爱亲如父子,但他给无忌的爱,远远 超过一般父亲对儿子的爱。他就是这样,什么都超越平常人之所能,似乎金庸有意创造的, 不是一个普通英雄好汉,而是一个近乎神话式的英雄,像希腊里偷火的普罗米费奥斯、像古 代中国神话时射日的后羿,那些不顾后果,敢胆向诸神挑战的英雄。
最近,无意中找到一本《三剑楼随笔》,那是三十多年前,“百剑掌主”、梁羽生及金 庸合作写的一个专栏的文章。
其中有两篇是金庸谈美国小说名著《无比敌》,一读之下,恍然大悟,原来《倚天屠龙 记》里震撼心弦的人物“金毛狮王”谢逊,是从这里来的。
我素来不喜欢美国小说,像《无比敌》那种深奥巨著尤其敬而远之,看了这两篇文章之 后,好奇心大炽,几乎马上要找原著来看看,不过,想了一想,还是放弃这个“宏愿”。要 了解金庸怎样写谢逊,看这两篇短文可以了。
为什么说谢逊是从《无比敌》来呢?金庸介绍这本书的内容说:“故事是说一个捕鲸船 的船长亚海勃找大白鲸无比敌复仇的经过,他曾被这条白鲸弄得遍体鳞伤,还失去了一条 腿,因此他如痴如狂的追踪这头山一般的白色鲸鱼,他这种疯狂的复仇欲望传染给了全船的 水手,终于造成了一个大悲剧………这正是谢逊和成昆的故事。但是金庸所吸取的,并不是 《无比敌》的故事,而是使这个故事感动人的感情。金庸指出,这本小说反映它的作者的环 境与心理状态:“曼尔维(作者)由于接连的失望与挫折,对于社会与周围的人怀着一种愤 激之情。”这种愤激之情、“极度愤慨与拼命以赴的精神”,给予《无比敌》磅礴的生命 力,而金庸就偷取了这一点火种,点了谢逊的灵魂。
然而,金庸对于《无比敌》不是完全满意。他认为捕鲸船长亚海勃的悲剧,虽然的确可 与伊迪普斯、李耳王、奥赛罗这些古典悲剧相比,同是“和命运奋战,但终于遭到毁灭”, 但是由于《无比敌》描写的“不是人类生活中一种真实的现象,白鲸只是一种虚幻的东西, 因之艺术力量不免受到损害。”
他要为谢逊创造一个真实、在人类生活中的躯体,给他人类生活的悲惨遭遇,使读者更 容易产生共鸣。
金庸要给予谢逊一些极悲惨的遭遇,作为他的愤激之情的来源。金庸采取了最聪明简单 的做法:他索性借用作者曼维尔经历的一些特色,首先是他的悲惨家庭生活,其次是他因对 宗教怀疑而感到的痛苦。
“他从小受宗教的熏陶,但逐渐逐渐,他对上帝与善恶的道理起了怀疑。为什么命运这 样残酷?为什么世界上的事情与圣经中所说的是这么大不相同?”
金庸把这些经历中国化,使读者更感亲切。谢逊跟张翠山辩论是非善恶,张翠山说: “人之异于禽兽,便是要分辩是非,倘若一味恃强欺弱,又与禽兽何异?”谢逊反驳说: “当今蒙古人做皇帝,爱杀多少汉人便杀多少,他跟你讲是非么?”张翠山说:“蒙古人暴 虐残恶,行如禽兽。”谢逊又反驳:“从前汉人自己做皇帝,难道便讲是非了?岳飞是大忠 臣,为什么宋高宗杀了他?…昏庸的是南宋皇帝,但金人、蒙古人所残杀虐待的却是普天下 的汉人。请问张五侠,这些老百姓又作了什么恶,以致此无穷灾难?”
在谢逊的残暴中有很深的悲天悯人,他的残暴根本是来自对痛苦的反应,这也是从《无 比敌》来的灵感,金庸认为作者曼尔维“在剧烈的痛苦之中,迸发了强烈的反叛。”而他所 创造的船长的灵魂,“是一个叛逆的灵魂,心灵的深度充满愤恨与反抗。”
谢逊凶狠,但读者敬佩他。同情他;这也正是金庸指出《无比敌》的读者对船长的反 应:“这位船长由于愤恨与复仇欲而变成了接近疯狂。”(谢逊也间歇疯狂发作)“然而我 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自禁地佩服他,同情他……”
《无比敌》难读,《倚天屠龙记》十分易懂,因为金庸给予谢逊一个任何人都很容易明 白的具体原因感到悲愤,就是他全家被师父成昆所害,使他疯狂地四处奔走去把成昆找出 来,跟他作一死战。武功高强,甚至身材魁梧的成昆,是谢逊的“无比敌”。
谢逊的灵感来自《无比敌》,他的金发碧眼,可能就是纪念他的艺术来源,《倚天屠龙 记》的大海飘流挣扎场面,可能亦是受这本小说影响,但是谢逊的收场完完全全跟《无比 敌》不同,他的故事另有一层意义。
船长亚海勃最后找着无比敌决战,结果酿成悲剧,捕鲸船被掀覆,船长与全体水手葬身 海底。谢逊与成昆的最后决斗,虽然也是两败俱伤,但是却不是同遭毁灭。谢逊指着成昆 说:“成昆,你杀我全家,我今日毁你双目,废去了你的武功,以此相报。师父,我一身武 功是你所授,今日我自行尽数毁了,还了给你。从此你和我无恩无怨,你永远瞧不见我,我 也永远瞧不见你。”
以他两人之间的深仇,以此化解,可说是十分宽大。谢逊与成昆不是以同归于尽终场, 而是以宽恕与重生结局。谢逊为爱心与慈悲佛法所感动,透过忏悔赎罪,终于获得解脱与平 安。《倚天屠龙记》虽然描写仇恨及激愤之情,真正的主题还是“宽恕”。
谢逊“移植”十分成功,金庸创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独特人物。但是,这项“移植”也 不是完全没有弱点的。过去,我多次思索谢逊这个人物时,老是有一个迷惘之处,就是觉得 他感情十分真挚,但他的遭遇似乎不能解释他那种愤激。他全家被杀,仇恨之心应是具体地 针对仇人成昆,愤世疾俗、指责神灵,通常是对蒙受冤屈及不公平待遇的反应。这种愤恨, 与针对某个仇人的仇恨是不同的。
根据金庸的文章,《无比敌》作者曼维尔本人少年时因对笃信的宗教发生怀疑,终至幻 灭而深受痛苦,这种痛苦使他满腔怨愤,加上他的家庭悲剧,个人命运坎坷,使他更加偏 激。
要是谢逊的遭遇是属同一类,他的感情便可解得多了。
最新评论
每个人物都在成长,影响人物人生的因素很多,真希望芷若有很多贵人帮助,有心想事成的沃土!
暗器还有金蛇锥
陈一直是爱霍青桐的 他心底明白,否则也不会陪香香游长城时承认喜欢霍 他对霍是命中注定的 潜意识里只要遇到霍的事情他总是第一个想到怎么帮她 虽然两个从不互相坦白心意,但默契无处不在 金写他们之间互动动人至极
书剑明线看上去是陈移情别恋卡斯丽 其实暗指他心中真倾心的是霍青桐 ,杀群狼,去迷城翡翠池,练庖丁解牛,都是他和霍的心意相通,天生默契, 最后陈陪香香游长城时也承认喜欢霍 应该早点告诉香香
我奇怪的一点是霍青桐送陈家洛的短剑是回族圣物, 陈一直放在身边,喀丝丽是装没看见吗?
孙兴的杨逍挺不错的,
不错,
这个孙某某有点儿意思